楊海成:如何真正推動CAD和PLM、PDM的產業發展
2013-06-10 by:廣州有限元分析、培訓中心-1CAE.COM 來源:仿真在線
楊海成:如何真正推動CAD和PLM、PDM的產業發展
關鍵字: CAD PLM 產業發展 作者:天下無人不識君
3月剛參加完國防工業信息化高峰論壇,上周又在一個國產三維CAD和PDM的發布會上再次近距離接觸楊海成教授。作為國內制造業信息化的領頭人,楊教授對“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軟裝備和硬裝備的結合”等諸多話題,的確有著高屋建瓴的理解。楊教授的演講,包含著很多期許的情結,也蓄積了個人厚重的情感。下面是總結的楊教授的發言,盡量保留了原話。
楊海成:
借這個機會,跟在座的朋友們交流一下關于如何真正推動CAD和PLM、PDM的產業發展,談三點個人體會。
第一點感受和體會,的確,我深刻的感到在中國制造業發展的征途中,我們的的確確需要我們有強大的CDA產品和PLM產品,這點不管從中國制造業數十年的快速發展和工業與信息化部成立以后,大力推進兩化融合,促進我國制造業由大變強,通過工業信息化的融合,建立我們一種新型的工業產業體系,增強我們新型的工業能力,使得中國能夠真正從制造大國向強國轉變,我覺得信息化在這里肩負著無與倫比的責任。在信息化融進工業化的過程中,其中兩個最根本、最關鍵的核心要素是我們要有全新的數字化技術和全新的信息化定義來支持中國工業界產品的創新,產品競爭力的提高。
CAD軟件,特別是三維CAD軟件應該是這里的核心和發動機,毫不客氣的說,也是中國未來新興工業體系、以信息化武裝的工業體系中的核心要素和核心引擎,沒有三維CAD這樣的新興工業的發動機和全新的產品定義模式,我們無法去充分來施展和體現信息化所能夠在工業界領域廣闊的深度、廣度和所帶來的變革。因為有三維CAD,使得我們的產品完全定義、描述、性能分析、仿真、優化、服務都依賴于這樣強大的發動機、核心的引擎來進行支撐。復雜的武器裝備和系統,大量的機電裝備和系統,包括現在工業產品的方方面面,都變成數字化產品發展趨勢,而數字化產品本生的設計,完全用數字化的方式定義已經成為整個工業界全新的設計模式。
如果說幾百年來我們傳統用的工程圖紙的表達工業產品的方式,延續了這么長時間,而三維CAD則是代表走向未來全新工業定義方式,代表未來新興工業模式的新的一種工程形式,這對工業界帶來的變化,我們不僅僅是三維CAD軟件,帶來的是對整個工業體系、工業要素、工業結構的全新變化。兩化融合的實質就是要把這種數字化的技術、產品融入到工業體系的各個環節中,融入到產品中,形成數字化的創新產品,融入到工業環節中,形成數字化研發系統,快速響應的平臺,形成全新的供應鏈和服務體系,形成了一個全新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平臺。
而且,軟件本身作為中國工業的一種新型的裝備形式,我們通常叫它軟裝備,和硬裝備一樣,都是武裝中國工業的核心能力。它是中國現代工業體系的新型支持,我們要認識到它對這樣的核心軟件,包括對中國工業所能帶來的變革和推動功能。
我們的信息化發展到今天,我們已經由單項技術走向全面集成乃至擴展到產品全生命周期集成的新的階段,這是制造業信息化發展的高端的必然發展。CAD如果作為支持和核心支撐,PLM作為信息化發展全新的高端產品和形式,也代表著我們企業信息化發展的前沿和方向,通過PDM、PLM產品,使得我們產品設計的各個環節能夠有效的集成、共享,而且能夠在全球范圍內展開集成和協同,使得我們整個企業的運作形態,使得我們企業的整個全球化管理模式能夠得以有效實現。應該講,這兩類產品都是當前推動我國工業,推動我國制造業發展的最重要、最關鍵的兩項產品和技術,我們的確對它寄于了太多的希望。
第二點認識,在我們國家推動制造業信息化進程中,在走向兩化融合的進程中,我們迫切需要自主掌握的,具有自主知識版權的,能夠為我們國家制造業提供深層次、全方位服務的CAD產品和PLM產品。可以說我們有時候真的很遺憾,在中國制造業信息化市場,雖然我們做了很多的努力,剛才我介紹九五、十五、十一五,在承擔中國信息化推動的任務,但是我們看到在這兩類產品和技術上,中國始終處在弱勢,四周是國外的軟件在中國占據強勢,甚至是霸道之勢,一方面給中國工業帶來了發展,但是另一方面又影響了中國工業的發展,阻止、延緩著中國工業快速化發展,因為這兩類產品深刻嵌入在中國工業體系結構中,需要深度的集成,深度的理解,需要與工業體系的全面融合。比如CAD產品必須要和整個產品的設計流程、設計標準、設計經驗、設計體制全面融合,一個PLM產品就是集成和融合的框架,迫切需要把一個企業的全部核心能力、知識表達、企業框架融入到體系中,才能夠構建起中國強大的工業能力。
但是現在國外提供的產品僅僅是賣,僅僅是銷售,做不到與中國工業體系的深刻融合,而且在相當程度上誤導了中國工業信息化的發展。很多企業認為買軟件,搞應用,就能夠把中國現代新型的以數字化武裝的工業體系建立起來,把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建立起來,這簡直成為很悲哀的局面。所以很多企業搞信息化就是建網絡、買計算機、搞應用,但是到頭來,沒有發現我們的工業能力真正的提高多少。成為外國軟件的展示廠,使我們很多認識僅僅停留在軟件買賣和應用階段,而沒有深化到與中國工業要素去集成,去變革,去改造,去提升這樣的新階段,我覺得這樣的現象的確不能再持續下去。所以為什么我想把軟件作為中國工業提升的軟裝備,因為軟裝備要武裝工業,就如同我們用先進的制造裝備,數控制造機床武裝中國制造業。
現在對硬件大家認識到,中國沒有芯片,沒有機床設備中國的工業是不可能強大的,但是還沒有認識到,如果中國沒有自己核心CAD軟件,核心PLM產品,中國工業照樣不能自主和強大。
軟件終究是工具和手段,但是軟件巨大的效能需要融入到中國工業體系中,融入到中國工業的建設中,融入到中國工業裝備的構建中,融入到中國工業能力的構建中,才能發揮巨大效應,而這融合的過程,如果這樣的軟件不開放,如果不能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如果沒有我們自己的一套自主的東西構建,那中國工業就是空心化的工業,沒有自己核心能力的工業。從這個角度講,我認為我們一定要擁有我國自主的CAD產品,要有中國自主的PLM產品。從目前來看,光有PLM產品也不夠,如果用這樣的框架集成國外的軟件,受到各種各樣的制約,我想很多同仁過去也做過國外軟件的代理和服務,而代理和服務往往會形成卡住我們脖子尷尬的境界。
第三點體會,我們講了兩個重要性,但是我們必須選擇一種正確的方式,選擇一種市場化的渠道來去發展中國的CAD產品和PLM產品。很遺憾的是,我們過去做了很多年,但是我們走的是一條技術的道路,走的是一條學術發展的道路,我們就技術而技術,就產品而產品,我們做出來的東西在苦苦掙扎,但是得不到市場響應,我想中國自主CAD前期發展歷程,這里面的教訓太多了,可以說我歷歷在目,每個環節都忘不掉。
我認為這就是沒有選擇一個正確的途徑。什么是正確的途徑,我認為就是市場化、產品化、產業化的發展道路。任何僅僅依賴于國家的支持,依賴某一項技術的創新,完成不了從技術到產品,由產品到市場,由市場到產業化的建立武裝中國工業的進程。
的確一個真正的軟件產品需要在滿足廣大用戶的需求中得以錘煉和增長,我想國內自主知識產權三維CAD能夠發展,有它市場化的基礎和推動,加上中國未來廣闊市場的牽引和國家對信息化工業化融合的深度理解,一定能夠通過市場上的需求導引和產業化的發展,使中國CAD產業發展壯大,我認為這是一條必由之路,也是必然選擇的一條道路。
同樣對于PDM、PLM產品也是這樣,因為它是整個企業集成經驗的積累和最后錘煉出來的框架,只有在市場產業化的道路,不可能通過學術研究、學科研究能夠達到符合企業的體系和框架。結合我自己深刻的感受,我們要真正把中國制造業信息化產品市場推動,就一定要走市場化和產業化的多路,市場化和產業化道路的實質是按照市場的要求去優化和配置資源,不是按照行政的要求去調度和分配資源,因為有了市場化,我們才能形成全球研發聯動的格局。
總之,我覺得路很長,CAD、PLM在中國仍然屬于偉大艱巨的事業,艱巨是因為它的確太難,它是中國軟件業中最市場化的東西,因為直接與國際廠商進行面對面的直接競爭。但是因為蘊含著非常大的空間,幾乎所有企業必定要用的核心工具,就像汽車的發動機,必定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請允許我引用兩句話,事業因艱巨而偉大,人生因奮斗而精采!我希望在座的各位都能夠為我們中國制造業信息化艱難而偉大的征程我們共同努力,共同奮斗,取得我們應該獲得的收獲和成果。謝謝大家!
相關標簽搜索:楊海成:如何真正推動CAD和PLM、PDM的產業發展 Fluent、CFX流體分析 HFSS電磁分析 Ansys培訓 Abaqus培訓 Autoform培訓 有限元培訓 Solidworks培訓 UG模具培訓 PROE培訓 運動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