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芝新天線技術,將智能手機天線尺寸減小20%并自動補償頻率偏移
2016-11-07 by:CAE仿真在線 來源:互聯網
東芝2014年7月10日在IEEE于美國田納西州舉行的天線及電波傳播學會“Antennasand Propagation Society(AP-S)”上,發表了將智能手機等的天線比原來減小約20%的“自動匹配天線”技術。該技術計劃以2016年度為目標實用化。開發首先瞄準智能手機等移動通信系統,還考慮向可穿戴設備及基礎設施監測用傳感器網絡擴展。
一般而言,天線面積變小后,天線效率(天線增益×輻射效率)就會下降。其原因在于天線效率達到峰值的頻帶寬度變窄。尤其是智能手機等,當手部等接近天線時,功率電波的頻率就會發生偏移。天線越小,偏移帶來的影響就越大,容易導致天線效率大幅下降(圖1)。因此,天線不能小于一定尺寸。
![]() |
圖1:通過自動匹配來補償伴隨天線小型化而出現的效率降低 智能手機等在手部接近天線時功率電波的頻率會發生偏移。天線越小,其影響就越大,容易導致天線效率大幅下降。(圖片由《日經電子》根據東芝的資料制成) |
用MEMS改善天線效率
為此,東芝開發出了可補償頻率偏移、并將其調整到通信信道的自動匹配天線。相關技術的大致構成如圖2所示。當手部等接近天線,“天線效率檢測電路”就會檢測效率的變化。然后,“控制電路”執行改善天線效率的運算,控制位于天線與無線收發機之間的“匹配電路”,對頻率偏移做出補償。
匹配電路內部嵌有東芝開發的MEMS可變電容器,通過調整其靜電容量來實施頻率偏移的補償。通過導入該機制,即使將天線比原來減小20%,也可確保同等的天線效率注1)。
注1)同樣的技術已部分實用化,但已有技術在檢測天線效率變化上采用“耦合器方式”。該方式存在可檢測的電波頻帶有限,以及檢測時的功耗較大等課題。東芝此次采用“探測器方式”,與耦合器方式相比,可檢測廣泛帶寬的頻帶,而且功耗也較小。
普通通信系統在天線效率下降后通過增大發送功率來保持通信品質。也就是說,通過自動匹配功能來改善天線效率,便可降低發送功率(圖3)。與不具備自動匹配功能的天線相比,發送功率最大可降低30%注2)。另外,東芝已試制出配備自動匹配功能的LTE/3G用天線模塊,今后預定將該模塊電路集成到1個IC中推出產品。(記者:中島 募,《日經電子》)
相關標簽搜索:東芝新天線技術,將智能手機天線尺寸減小20%并自動補償頻率偏移 HFSS電磁分析培訓 HFSS培訓課程 HFSS技術教程 HFSS無線電仿真 HFSS電磁場仿真 HFSS學習 HFSS視頻教程 天線基礎知識 HFSS代做 天線代做 Fluent、CFX流體分析 HFSS電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