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使超空泡航行器生成滿足要求的超空泡,不但在各系統功能上有特殊要求,而且在外部結構設計上也不同于普通航行器,即在超空泡航行器頭部多了一個空化器,它不僅是空泡形成主要裝置,同時還參與航行器的控制。由于結構的不同,決定了超空泡航行器流體動力布局的不同。航行器在超空泡形成及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局部空泡到超空泡、自然空泡到通氣空泡、不定常空泡到定常超空泡的過程。無論哪種過程,空泡和航行器的位置關系無外乎3種狀態,即全沾濕、開式和閉合。下面就針對閉合和開式狀態下航行器的受力特性進行分析。
在超空泡閉合狀態下,航行器幾乎被空泡全包裹,沾濕部分只有頭部空化器和尾部極小部分,航行器在幾乎完全空化狀態下運動。圖1是超空泡閉合在航行器上的示意圖。

圖1中δcav 為空化器舵角; Fg 為航行器重力;Fcav 為空化器的升力; Ffin 為航行器尾舵控制力; Fp為航行器尾部滑行力。
從圖1中可以看出,航行器被分成了2個部分,即全包裹和半包裹。每一部分所處介質不同, 其受力特性也不同。在此,除了對常規的重力Fg 不做分析外,主要對作用在航行器上的力進行分析。
在航行器頭部, 由于空化器與水接觸, 產生空化器流體動力Fc ,當空化器打一個舵角時, 該力在速度系縱軸方向會產生升力Fcav。
將航行器本身所受流體動力按照空泡與航行器表面相對應關系沿縱軸方向分析如下。
對于空泡全包裹段,航行器表面充滿了汽體或對于人工通氣空泡則為氣體,可認為氣體均勻分布,則這部分航行器相當于處于氣動力場中,由于氣體密度遠小于水的密度,因此該段航行器受到的水流體動力很小,可忽略不計。
對于空泡半包裹段,航行器的一部分與水接觸,另一部分與氣體接觸,與氣體接觸的壓力要比與水接觸壓力小得多,這一部分的流體動力包括滑行力和表面粘性力等。
除了上述航行器本身的流體動力外,如果尾舵打一舵角則產生對航行器的控制力Ffin。
針對圖1狀態,浮力和尾舵的升力可以忽略,在縱平面內,航行器所受的流體動力只有頭部空化器產生的升力和尾部在空泡壁滑行時產生的滑行力,當航行器穩定運動時,這2個流體動力與重力相平衡,這種狀態是所期望的,所以超空泡航行器的大部分運行時間都處于這種狀態即滑行狀態。
當超空泡航行器形成自然超空泡后,開始人工通氣來拉長空泡并使其趨于穩定,如果充氣量過大就會使超空泡過大,沒有閉合在航行器上,而是在航行器尾部敞開,這種狀態即為開式超空泡。
在開式超空泡狀態,航行器在縱平面內受力只有重力和作用在頭部空化器的升力,顯然這種狀態的受力不平衡,航行器將發生傾覆,超空泡會迅速潰滅,所以這種狀態持續時間不會太長。